第1126章 翻越阿尔卑斯山-《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3/3)页

    吴福胜看到孙国安和赵天义也是轻轻颔首,显然对冯建功的话表示赞同。

    “根据空中侦察和游击队的情报可知,敌人的工事主要是依托山体修建,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在山口的最前方,他们设置了大量的观察哨,严密监视我军的动向。

    在公路甚至是山坡之上,他们布设了大量的雷区,意图延缓我军的推进速度。”

    “我们可以用地毯式的轰炸清理雷区!”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嗯。”

    吴福胜不置可否,接着说道:

    “除了前沿的雷区之外,他们在山口隘口和各个制高点都修建了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坚固异常。

    在工事中,他们布设了70毫米反坦克炮、88毫米高射炮、150毫米榴弹炮以及大量的通用机枪,火力极为凶猛。这些工事普通的炮火根本无法将之摧毁,堪称铜墙铁壁。”

    赵天义看着沙盘上标注出来的永久性工事,思索片刻后说道:

    “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是需要多花费一点时间而已。”

    “我们可以用战机进行精确打击,一个个拔除这些永久性的工事,虽然耗时耗力,但总比强攻要好。”

    “这是个好办法,虽然笨,但是有用。”吴福胜点头表示赞同。

    “敌人同时还在隧道和矿坑中修建了地下碉堡,并埋设了炸药,意图在必要时炸毁通道,阻止我军的推进。这种防御方式,有点像小鬼子关东军习惯构建的那种要塞。他们将各处的地下堡垒和山体连通,最后直接和铁路隧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地下防御网络。”

    “防守的时候,他们可以在这些隧道中快速运输兵员和物资,一旦守不下去,就会用炸药将这些隧道全部炸毁,彻底阻断我军的进攻路线。”

    “对了,大家请看这里。”吴福胜指着沙盘上的一个位置,语气凝重。

    “根据游击队的讲述,纳粹官兵竟然丧心病狂地在公路和铁路两侧的山体上埋设了数不清的炸药,一旦引爆,将人工制造山体崩塌。”

    “难以计数的巨石会从山上滚下来,瞬间堵塞铁路和公路,甚至有可能将攻击的部队彻底埋葬,后果不堪设想。”

    “嘶……”

    众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守军真是不惜一切代价,也真真怪会动脑子。

    王镇的声音也有些许的失落和无奈,虽然他此前已经听过报告了,但现在心情依旧郁闷。

    “嗯,最主要的就是地形条件的限制,我们的重型装备和装甲集群根本就施展不开,偏偏这个山口又有50公里的长度,战线拉得太长,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守军击溃,等到奥地利的援军赶过来的时候,所有的攻击都将功亏一篑。”

    “也许立体突防会有一定作用。”

    冯建功上前接过指挥棒,一边在大脑里组织语言,一边缓缓说道:

    “首先就是地毯式的轰炸,将所有暴露在外的工事、掩体甚至是虚假的阵地全部摧毁,削弱敌人的防御力量。”

    “然后我们采取主攻和佯攻、正面和侧翼,双管齐下的战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出动特种部队和精锐突击小队,配合武装直升机、火箭筒等,压制敌人的火力,清理各个主要的山头,逐步推进。”

    “虽说整个山口的长度有50公里,但总不会有无数的制高点吧。只要我们能够拿下这些制高点,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采用立体突防,先拿下制高点,最后出动推土机、架桥机等重型工程设备,保障公路和铁路的畅通,为大部队的推进创造条件。”

    “山口的地形限制了我们的兵力展开,敌人那边也一样。

    虽然有20多万部队,但总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扑上来吧。

    在一线作战的兵力必定是有限的,而在我们立体突防之下,他们的一线部队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不管有多少援兵冲上一线,后果和结局都是一样的。”

    “特战部队、精锐小队、武装直升机、喷气式战斗机、远程火炮,这些是我军最强大的武器,只要配合得当,便可以如平原那般实现压制,逐步瓦解敌人的防线。”

    “只不过如此一来,必定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代价巨大。”

    王镇马上将目光投向了参谋长吴福胜,等待他的回应。

    吴福胜缓缓摇头,语气沉重地说道:

    “这样的计划,总参谋部多半是不会同意。”

    “从遥远的东方将物资补给输送到地中海,代价太大,后勤压力不堪重负。”

    “真要这么开始进攻的话,最后消耗的物资肯定是个天文数字。这场仗可不像原来对待关东军那样,我们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补给线拉得太长。”

    “再说了,就算总参谋部答应,物资储备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肯定在艾森豪威尔以后。”

    “大家恐怕等不了那么久。”

    众人的情绪一下子就低沉了下去,这的确是最严重的问题所在。

    无论是马赛登陆,还是攻击布伦纳山口,都没有充足的后勤物资补给作为支撑,形势极为不利。

    王镇有些气馁地说道: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孙国安想了想,提议道:

    “可以先将我们的计划上报给总参谋部,我们最终的行动还要服从总参谋部的命令。”

    “一旦开始攻击布伦纳山口,会对东西两线的战场造成巨大的震动。为了守住核心区域,纳粹统帅部肯定会从东西两线战场紧急调兵增援阿尔卑斯山防线。”

    “因为一旦我们越过了这条防线,之后的工业区、石油产区、石油加工区等对战争极为重要的工厂,都将被我军占领。到那个时候,纳粹也就可以宣告末日来临了。如此重大的影响,总参谋部一定会慎重考虑。”

    众人又重新坐回座位上,王镇吩咐参谋部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然后上报给总参。

    等到情绪略微缓和之后,孙国安又说道:

    “王司令,我听说之前总参有一个计划,那就是把我们的航母战斗群调往黑海方向。”

    “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与正在东线战场上作战的5万远征军将士配合,可以直接在纳粹的防线上撕开一条口子,迅速推进。”

    王镇低头沉思,眉头紧锁。

    不得不说,这才符合总参谋部一贯喜欢的闪电战理念。一旦航母战斗群进入黑海,肯定会极大地加快东线战场上的进度。

    可是王镇却仍然不愿意放弃抢在东西两线盟军部队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

    他心中始终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意图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让现在和未来的人都活在华军旗帜的阴影下。

    他点了点头,然后声音有些急切地对朱相贵和吴福胜说道:

    “不要耽搁,用一天的时间将作战计划确定下来,然后发给总参。”

    “万一总参存了把我军主力部队调往东线的心思,如果时间耽搁得太久,咱们可就再也没有独立作战的机会了。”

    朱相贵和吴福胜对视了一眼,苦笑着点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