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梅娘,我真的该让你去长亭送我的。 装束整齐的郭太师领着长子郭荣,入滋德殿向官家拜辞。并非出征打仗,所以他们不着甲胄,而代之以锦衣轻袍。 刘承祐从丹墀款步降阶而下,双手扶起郭太师,又向郭荣示意起身。官家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温言道:“此番又劳动郭太师出马为国镇北,朕心中着实感慰。郭太师是朝廷柱石,大将军又为军中栋梁,有你们坐镇魏博,朕就放心了。” 他向内侍一抬颌:“拿酒来。” 内侍端上早就预备好的木食盘。刘承祐亲手将两杯酒递到郭氏父子手中,自己又拿起一杯:“来,满饮此杯,朕为两位壮行。”三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官家将瓷杯放回托盘,笑道:“爱卿父子尽管放心去履职,两位的家眷,内廷会负责照顾,朕担保荣华富贵,教他们享用不尽。” 郭威与郭荣也放回酒杯,默然揖谢。官家微笑。 郭威道:“陛下,临拜退之前,臣还有一言启奏,不知陛下可愿一听?”“太师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郭威看着官家,恳切道:“陛下年轻,富于春秋,朝堂的大事,还是要审慎地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再做判断为好。殿中文武顾命,皆是跟随先帝多年的旧部,就算互相间难免有不睦的言论,但他们对朝廷是忠诚的,也不失勤勉肯干。陛下凡事多咨询他们的意见,为政就不会有大的败失。”他说着说着,不由动容,“……先帝驾崩前,将陛下交托给臣以及几位勋旧。臣履职以来,虽愚钝不敏,却敢不尽心竭力,唯求不负顾命之托。如今陛下已经行过冠礼,这些话,原本不该再由臣来啰嗦了,可是臣今日就要离京常驻外藩,不能再随侍陛下左右,臣思之再三,唯有将这个意思面启陛下,方是臣的本分。也许忠言逆耳,但请陛下三思。” 刘承祐有些感动,他觉得这个时刻的郭太师是真诚的。到底有几分真诚,他不好判断,但是郭太师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希望自己离京之后,殿中君臣能够一团和气。刘承祐不由想到,素日在御前,在顾命大臣们的各种争执中,果然是郭太师充当居中调和者的时候比较多。他甚至对郭太师产生了两分不舍。他小的时候,郭威还抱过他呢。 他又将视线转向郭荣。他们并没有在一起玩耍的童年。他们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东京,当时先帝还在石氏手下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荣从军未久,是禁军中一个小小的指挥。郭威有事入刘府禀报,带上了这个长子。走在府中石板小路上,刘承祐的蹴鞠从园中飞出,将这位少年军将冷不丁撞了个趔趄。他并没有向被撞的人道歉,反而是郭荣站定身子,对匆匆前来捡球的刘府二公子说了句:“对不住了。” 呵,时间过得好快,世事变化得也好快。当年不被众人看重的蹴鞠少年,现在居然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国之君,居然可以驱遣当初看起来高大精悍的那些赳赳武将了—包括眼前这个不喜多言却据传骁勇善战的郭家大公子。 “郭太师的话,朕记住了。”他收起了惯常的玩世不恭的笑容,正色道。然后他转向郭荣,温言道:“郭大公子此番领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可得好好相助太师,立一番功业啊。” 郭荣揖道:“臣谨遵圣命。” 虽然有过之前太后宣召吴国夫人张氏和彭城县君刘氏入宫赏花的恼人插曲,但总体来说,滋德殿中的这次君臣会还是愉快的,大体上也是心无芥蒂的。这个时候,朝堂中的三个人谁也不会知道,这将是他们君臣间的最后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