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邸报-《大唐刺客》


    第(2/3)页

    从第一版开始,正式映入了上流社会精英分子的眼中。

    最初的一版,作为试水,百里云只是叫虞世南把关,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典故和名人代表诗作进行表。

    反响很好!

    这年头,纸最是金贵无比,书就更别说了,谁家要是有着上万本书册,那不用说,最次也是个小勋贵之家,没有一定的家资根本置办不出来。

    所以说,便宜,又有很广泛流通性的邸报一出来,寒门子弟全都拍案叫好。总算是有一个可以相对轻松学习知识的方式了,几个人凑一凑,八文钱一份的曙光邸报还是买的起的,这可比去富贵人家低眉顺眼的抄书强多了。

    三天一版,这期间内,百里云不断地往里面开始慢慢地添加新的板块进行试水,从诗词歌赋,到全国实事,再到比较专业的政务策论一点点的加深。

    直到三天前,百里云正式表曙光邸报的副刊,《长安往事》。里面加入了大量的长安动态,包括民生,名人事迹,以及一些花边新闻。

    买了邸报的说书人,便将这长安往事的内容作为替代,进行朗诵,以收取听书者的酬劳。

    开始还好,毕竟这年头,读书识字的人太少,大家根本不明白这邸报算是个什么东西,总觉得似乎还没有那些神秘的传说故事好听。

    不过慢慢的就有闲人听出了其中的门道,现这长安往事里的很多内容都很贴近生活,都是大家生活里每天生的零零碎碎的小事,有生活常识,有官方最新政策,还有名门贵人府里的花边消息,听的长了,也觉得很有意思。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闲的蛋疼的人,几个大嘴巴一宣扬,听书,或者说花钱听邸报的人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上到各级军官,闲来无事的勋贵子弟,下到三教九流,贩夫走卒。

    半个月的工夫,长安往事就以极为火爆的度在长安群众的八卦中普及开来,你要是没听过几段邸报,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因为大家都在讨论昨天新版邸报的内容,不知道根本就插不上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