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路在佛下-《第一灵异现场》


    第(2/3)页

    众人当即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尸体腐烂成这个样子,少说死了也得有好几十年了,根本不可能是前天刚入葬的,可这棺材也确实没人打开过……在场的这些人,谁都没有碰到过这种事,送葬的队伍中还有一个吹喇叭的小孩,吓得声音都吹变了还在那一直吹,停都停不住。

    这村长毕竟是经过事的,大半辈子风风雨雨了,知道这个时候越急,就越是慌不得,所以最先镇定了下来,把烟枪往裤腰带上一别,就叫众人别慌,先把供香在棺材跟前摆上,又烧了不少元宝纸钱,嘴里咕咕哝哝地念了一阵,最后说道:“都说这清官难断家务事儿,李老太,你们家的事儿,我们外人也不好插手,你们就在下面自己解决吧。”说完,便领着众人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又赶紧把棺材送了回去,填了土,慌慌张张地下了山,以后村子里再没有人提起过这件事。

    这个故事是我小的时候师父讲给我的,我师父就是当年送葬队伍里吹喇叭的那个小孩。自打听过这个故事,我就隔三差五的老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面镜子和一个浴缸,从镜子里可以看到浴缸中坐着一个佝偻的老太,背对着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那样背对着我。

    我自然是不信什么鬼神之说,胆小是做不了我们这一行的。不知你们听没听过,在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身手敏捷,身怀绝技,专门替别人办一些不容易办到的事,事后只要付给他们相当的报酬即可。

    这种人被业内称之为——职业跑腿人。

    跑腿人这种活计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宋元渐渐展壮大,分成了旧派与新派。旧派以跑腿为生,门下弟子不得兼顾别的职业,专心跑腿,他们往往偏居一隅,广收门徒,体制森严;而新派喜欢改革,鼓励门下弟子多多融入社会,与时俱进,所以新派往往较分散,也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我师父这一派就是新派。大学毕业后,我跟师弟两个人回了洛阳老家,在老城开了家小古玩店,就开在丽景门后面的老街上,洛阳是九朝古都,古玩店在这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业绩的,再加上这里又是个小景区,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没有三五万也有七八千了。当然,我们并不指着这个挣钱,否则早饿死了。

    最近店里正在上新货,暑假到了,学生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洛阳的夏天尤其的热,灼热灼热的,你要是光着膀子出去跑一圈,回来都能闻到蛋白质的味道。曾经我就怂恿师弟这么出去干过。

    正想着,门口的八角风铃一响,我就知道店里来客人了,可又不是客人。

    “师父,您怎么来了?”师弟眼尖,放下手中的高脚夜光杯,狗腿地倒茶去了。

    我斜了他一眼,也忙从太师椅上起来,一边腾出椅子让师父先坐,一边好生送走店里的两位客人,又挂上暂停营业的牌子,关了门,才在师父跟前坐下来。

    倒不是我过于谨慎,只是我师父这个人生性不羁,喜欢云游四海,我们做徒弟的一年来也见不了他老人家几次面,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每一次的见面,必定是师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待,而这多半是与我们的活计有关。

    师父接过师弟奉的碧螺春,只掀开盖子闻了闻,就放到一边的矮桌上:“有活儿。”

    我心中一紧,果然我猜的不错。按照我们平时的规矩,接活儿都有我们专门的联络渠道,一般不惊动师父,更犯不着师父亲自来知会,可见这次的活儿可能有些不一般。师弟也看出了端倪,瞄了我一眼,挨着我的手边坐下来。

    师父从背包里拿出一张地图,还有一张银行卡:“按图索骥,找一本古书。”

    我知道卡上的肯定是定金,便接过地图,现这是一张用一种不褪色的笔手绘在一张皮革卷上的,像是原图。很少有雇主会直接把原样给我们,要么是他脑子缺根筋,要么就是时间太紧,他还来不及复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