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是天下之大,茫茫人海,欣赏张帮这样的女子还是有的,不久经媒人介绍,离张帮家不远的一位姑娘,名叫李来凤,二人结为夫妻。 张帮成亲那年已经二十八岁,拜堂成亲三天后,因军务繁忙,立即赶回军营。在结婚的第二年,张帮之妻李来凤生下一个男孩,谁知是先天性心脏缺损,没有几个月,在一个冬天,由于受了风寒,不治而夭折了;第二胎生得一女孩,天资聪明,练功习武、读书学文都是请来有名的武术大师、和精通琴棋书画、有文采的学士。 由于她是将军之女,又是重金聘请,被请到的教师谁也不愿得罪张将军。在武术上,唯有剑术高超,此女孩名叫张玉龙,取着像男孩的名字,就是希望在往后一胎再生得一男孩,谁知天下动乱,揭竿四起处处皆是,作为一心卖命清廷的张将军,把再生孩子一事抛在脑后。 当时西太后,将所有国库的粮仓和银两,大都用在兵力上,誓死消灭四起义军,稳固和保全满族皇室的江山社稷,和几百年来的威名。又加上外国洋人,早就垂涎中国这块肥肉,他们也在等待时机趁虚而入。 那会的张帮、又提升为封疆大将军,确保国家安全,军务更加繁忙,就越少时间回家,即使回家看看家父家母、及妻室女儿,也是前脚进后脚出。当时的形势,家属也心惊恐慌,一旦清廷被义军推翻,成王败寇,全家人也休想活命,所以一直未再生子养子,这样一来,张帮及妻子李来凤就只有张玉龙一独生女。 今日,捎信来之人也很陌生,说是有人重酬托他捎信,必须亲自交到他家人手中,要求家人收到信后再回信,捎信人才回去领另一半酬金。当时,家庭稍微富有点的,都想自己雇人捎信带书,甚至礼品货物。张玉龙家里收到的信,就是以雇人快马捎书传信法、将信送到亲人手里,必须要见到回信,才证明送书信的人没有弄虚作假。 但是张将军的家属,除了女儿张玉龙而外,其余的都没有文化,识不了字,张玉龙出身在大将军家庭,如今正当青春年华,天生貌美、亭亭玉立,天真活泼、性格豪爽,内心坚强,具有男人的表现力。 如今张玉龙文武兼备、傲气十足。但近段时间却不一样,全家人的表情沮丧,有一种伤心失意、落魄失落的气氛。张玉龙以前的表现形象、也收敛了许多,今儿一个陌生人捎信来,也不知道是喜是忧、是凶是吉?急忙展开书信一看,忽然惊喜道:“是爹爹的亲笔信!是爹爹的亲笔信!”感激之下连续喊出同样的几句话,兴奋得蹦跳起来。虽然还没看的内容是什么,至少爹爹还活着。爷爷奶奶、和母亲都轻松的长叹一声,表示放心了。张将军的家人为何有如此忧伤、又喜悦的反常状态?为何见到此信时又惊又喜呢? 近三个多月以来,大清朝廷朝堂上,每日每天文武百官参奏连连,是喜是忧报上朝廷,多年来,一直听政训政的慈禧太后,不会疏忽大意的,好几个月不见张将军上朝参奏,也无人代理他上朝参奏。他身为封疆大将军,率领独特的边境巡查军,沿途一带,无论哪些地方发生变化,系朝廷耳目之关键所在,无论是好是坏,都得让朝廷知道。至今已有几个月了,为何没有张将军的消息,究竟咋回事?这正是太后的一块心病。 西太后面对张将军多日无书无信,估计他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比如说兵变。于是,太后就密旨派出一位心腹大臣,作为密探钦差微服私访。 派出的钦差大臣,首先去到河南,直到张帮的老家。微服钦差去他家后,向他的家人打听张将军的下落,但家人同样不知道,还说近几个月一直没有回家,也没有传书带信。这就证明他家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钦差大臣一看情形便明白,张将军的家属没有说谎。然后又从巡查官兵巡查的路线依次暗访,直到洲县。暗访到洲县县令胡顺奇,在三个月之前接见过张帮巡查军,并且还在洲县住了一天一晚。 由于胡顺奇是靠张将军、才能坐到今天洲县第一把交椅,所以每当张帮经洲县路过时,胡县令都要挽留他们多歇两日。胡县令不知张将军发生了什么事,为了证实张帮军都来过、和对巡查军的拥护与支持,胡县令说道:“张大将军多年来,为了国家社稷,一路劳顿,我作为地方政府,为了犒劳将军及部下官兵,还特地送了他们几坛好酒,让将士们在休息时间享受美酒,这是我们做地方官的诚意。”钦差大臣听了胡县令的话,没有表达任何意见。 本来胡县令就不该说这么多的事情,虽然不知道采访他的人是什么身份,见此人谈吐不俗,一定不是普通身份,于是就把自己的表现说出来了,这些话钦差大臣都做了记录。 随后钦差又沿途经长沙镇、南坝镇、五龙镇、顺通镇,到了开平县。在暗访开平县县令时,开平县县令说:“近几个月,一直没有接待过张将军,只认为朝廷有了新的决策,也就没有追问、和上奏此事。 当然,像‘特别巡查军’的情况,只有太后和曾国藩直接关注,别说一县之令,就是朝中大臣、都无权干预。钦差大臣回到朝廷,将暗访巡查官兵沿途的情况,向掌权大臣曾国藩相报。 这位钦差密探是太后的心腹,为什么避开太后先去曾国藩那儿呢?此人很精明,一是曾国藩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但官位显赫,而且是太后最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张帮必然是曾国藩一手提拔的,更是他的心腹。张帮巡查军下落不明,是好是坏都与曾国藩有着直接关系。 第(2/3)页